近日,多家银行机构密集发布2022年社会责任(环境、社会、治理)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各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效。其中,与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密切相关的普惠金融情况备受关注。
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国有六大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均呈现增长趋势,是银行业中当之无愧的“头雁”。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增速较快,分别为41.06%、39.34%、34.66%和33.81%。而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五大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均突破1万亿元,其中,建设银行的贷款余额最高,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2.35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普惠金融业务领先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也同时披露了一些有益经验,“借助科技力量”被多家银行提及。此外,受访专家认为,接下来,银行业的普惠金融业务应更加着力于“提质”,加力开拓“首贷户”。
(资料图片)
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邮储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邮储银行实体贷款较上年末增加7053.78亿元,新增客户贷款中投向实体的贷款占比约9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23.04%;涉农贷款余额为1.81万亿元,建成信用村达到38.35万个,评定信用户超千万户。
去年,农业银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7万亿元,新增5646亿元。打通全行2.2万个经营机构小微金融服务渠道,打造8735家小微金融发展类网点,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此外,农行持续加大涉农金融供给,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截至去年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1万亿元;持续推广“乡村建设贷”“富民贷”等拳头产品,“三农”金融产品总数达273项。
近年来,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已逐渐融入全球主流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外,股份制银行也越来越重视ESG的重要性。近日,招商银行首次披露ESG多项内容,数据显示,去年招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83.49亿元,同比增长12.85%。
平安银行则在该行《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该行努力拓展、延伸乡村振兴“421”服务模式,通过融资、融智、品牌和科技四大赋能,推动综合金融与“三农”场景结合,致力打造在政府指导下的集农户、农企、银行、保险、农研院所于一体的产业振兴共建平台。2022年,该行投放乡村振兴支持资金330.78亿元,累计投放692.54亿元。
综观披露情况,2022年,我国银行业普惠金融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达到59.7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60万亿元,同比增速23.60%。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数据共享
数据显示,2022年国有六大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合计为8.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31.99%,在贡献普惠金融力量方面发挥着明显的“头雁”作用。其中,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位居六大银行首位,且以253万户的有贷客户数量成为拥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最多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对于普惠金融能够取得如此领先地位的原因,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了“秘诀”。“现在,建行的普惠金融数据应用体量非常之大,并且建立了一套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模型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数字化线上普惠经营模式,建行内部大约有80%左右的业务是纯线上的。”张金良表示,“数据+科技”是建行普惠金融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而科技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正在加速体现。农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该行持续完善信用类、增信类、产业链类三大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线,推出“国担e贷”“科技易贷”“融通e信”等金融产品,充分满足各类普惠客户的融资需求。搭建线上线下联动互通的“矩阵式”个人养老金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多元的普惠养老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则明确表示,将以“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三农”金融集约化运营为支撑,持续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
受访专家认为,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数据共享或将成为银行业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近日公开表示,银行业机构下一步要重点围绕促进融资成本合理化、信贷可得最大化,提高差异化发展程度,善用科技手段释放数据价值,构建普惠金融服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等方面做好工作。
要更加注重首贷户的拓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三农”主体,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无疑仍将继续成为银行信贷资金重点支持的对象。
而接下来的普惠金融工作重点则可以从近期各地和各机构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中窥见一斑。4月6日,农业银行在京召开2023年普惠金融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一是继续做好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工作;二是科技赋能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三是筑牢高质量发展的风险合规底线;四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4月7日召开的2023年度上海普惠金融工作会议则提出,上海银行业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持续增加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二是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级,推动完善有适应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普惠与科创金融融合发展;四是持续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当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银行业机构应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质量的优化上来,例如更加注重‘首贷户’的拓展,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金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征信‘白户’、缺少抵押和保证担保的客户群体。”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