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反网暴」,这届年轻人集体换成同一个粉色头像

“为了隐身”


(资料图)

大头、豆豆眼,握着小爪爪的粉色小恐龙,Terry第一次刷到这个头像是在去年年中,顶着这个头像一起出现的昵称是“momo”。

起先没有特别注意,后来,她这个14年的老豆瓣用户,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这个粉色小恐龙头像出没在不同的组,在公共事件和兴趣帖子下可能发表着观点完全相反的言论,乍一看会让人非常混乱。她完全无法通过头像和昵称来初步判断这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混什么圈子。

很快,她意识到,momo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不仔细看id完全分辨不出来。

这让她燃起了一种“加入组织”的冲动。

Terry30多岁,她觉得自己在社交媒体上一直被一个固定的人设“框住了”。

以前她的昵称叫“文案临时工泰瑞”,头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猫,陌生的网友都觉得她是个温温和和、带点治愈,不太有攻击性的人。

十几年来,她习惯了在豆瓣晒出生活碎片,作为一种日常记录。她的账号呈现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有自己亲手剥的秋天的第一碗石榴、好不容易考到的教师资格证证书、练习写字画画的作品。有时在路边看到自己在马路牙子上伸出的半个脚掌,她也会随手拍下来发到网上说:“总感觉自己是只喜欢在电线杆的作死边缘上试探的小胖鸟。”

图片来自Terry豆瓣广播

她给周遭熟人营造出的感觉:勤勤恳恳,从不抱怨。但在疫情后,Terry所在的服务行业受到严重冲击,短短两年内经历了两次降薪,工作量还在不停增加。她开始在网上频繁吐槽不顺心的工作,言辞激烈地写到:“恨到希望他们爆炸”。

熟悉的网友,甚至自己的伴侣看到账号后都觉得她“变了一个人”。某天,一位网友在后台私信她:“你最近怎么那么激进?那么丧?”她觉得很奇怪,“猛烈吐槽、神神叨叨、怨天尤人的这一面也都是我。为什么要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的一个固定标签来评判我?”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沪ICP备2023005074号-21

联系我们:5 85 59 73 @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印度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