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案双查”“一案深查”的执行原则下,不少金融机构一起“栽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6月5日公开了3份自律处分决定,分别对四平城投的承销商光大证券进行严重警告、对相关债券投资人吉林银行、吉林亿联银行进行通报批评。
其中,吉林银行是四平城投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投资人,其涉及的行为为干涉债务融资发行利率——即在债务融资工具票面利率之外,违规收取其他费用,该行为与“发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相悖。
作为省级城商行的吉林银行,本该以支持本省市金融为己任,却要向该省地级市城投额外收费,折射出吉林银行存在盈利冲动的现实。吉林银行近三年的业绩趋势也表明,吉林银行距离IPO上市的目标渐行渐远,不断恶化的存款结构已撑不起IPO上市的大梦。
【资料图】
24张罚单罚没745万元,暴露内控漏洞
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一家省级城商行,宗旨本是支持吉林省的城市建设和服务城乡居民,四平城投又作为吉林省市四平市的城市发展载体,吉林银行投资四平城投的债券属于“亲友互助”,只是暗箱违规收取其他费用,“互助”的性质就变了味了。
违规的背后是吉林银行试图索取额外收益的心态,而这种迫切盈利心态又影响到了吉林银行整体合规性的自我要求。在此次被通报批评之前,吉林银行就曾多次因为不合规问题遭到监管处罚。
据不完全统计,吉林银行在2022年一共收到24张罚单,罚款总金额达745万元。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水平、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股东以非自有资金入股、监管意见整改落实不力等。其中,仅去年12月,该行就收到了12张罚单,总计罚款440万元。
此外,吉林银行还有多名高管也受到监管处罚。从2019年起,该行一共有4位副行长、1位董事长因为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被“双开”。2022年2月,吉林银行两名高管被通报接受监察调查和纪律审查。2022年12月,该行时任董事长王立生再次因为监管意见整改落实不力、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等三项违规行为,被吉林银保监局开出140万元罚单。
在银行主体被罚、高管落马之外,吉林银行及下属分支银行也多次成为被执行人。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2022年3月3日、3月29日,吉林银行连续两次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依次为500万元、11273.15万元。最新一条被执行信息来自吉林银行吉林北京路支行,执行日期是今年6月1日。
种种事件都暴露出吉林银行存在隐匿不良美化利润的动机,不按照监管要求以及在内控管理上的疏漏,也让吉林银行饱受舆论质疑。
净息差连年收窄,存款结构持续恶化
攫取额外收益的背后,是吉林银行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的失意。去年,吉林银行营业收入为99.26亿元,同比下滑10.45%;净利润为15.10亿元,同比下滑14.38%,相比2017年的31.14亿元净利润历史高点,更是缩水了一半。
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利息净收入的大幅收窄。2019-2021三个年度吉林银行的利息净收入都维持在90亿元以上,但是2021年开始同比下滑,2022年则是下滑到88.14亿元。
整体上看吉林银行2022年利息收入达到212.8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利息支出的同比增速更快,同期达到124.67亿元,由此导致了利息净收入的表现差强人意。
利息净收入的收缩更是影响到了核心指标的走向。2020年-2022年,吉林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4%、2.24%、1.87%,净利差分别是2.31%、2.17%和1.85%,与此同时2022年底生息资产余额又同比下降,综合这些指标来看,吉林银行在面对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趋势不可逆”的环境下,很难做到“以量换价”扭转不利局面,即无法加大信贷投放、做大生息资产规模以缓解息差收窄对营收造成的压力。
吉林银行净息收入恶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揽储能力下降引发的存款结构恶化。从近三年吉林银行披露的存款数据看,2020-2022年定期存款占比分别为51.59%、66%和69.5%,定存占比逐年大幅攀升。定期存款占比走高,无疑显著抬升了吉林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定存也影响到存款稳定性,降低了营运能力,本质上是吉林银行揽储能力的下降。
有评级机构在对吉林银行的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该行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力度较大,整体盈利水平较弱;且考虑到贷款拨备水平面临一定的压力,针对违约投资资产的减值计提仍待提升,未来的盈利水平还会持续承压。
信用卡户均透支165元,转型零售困难重重
吉林银行现任行长秦季章于去年12月5日正式由吉林银保监会批准上任,在加入吉林银行之前,秦季章在招商银行工作过多年,拥有丰富的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在秦季章加入吉林银行担任执行董事后,很快吉林银行就定下了转型“吉林第一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
目前吉林银行的主要生息资产是企业贷款和垫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95%的收入集中在辽宁和吉林,长期看区域资源禀赋和人口变动将制约吉林银行的对公业务,提速发展零售银行,实现降低贷款风险和提高稳健经营能力,是业务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深陷业绩泥潭的吉林银行,零售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回看吉林银行的零售变革,尽管新行长在零售经营管理体系上进行了重构,取得一定成效,但就实际业绩呈现来看,吉林银行的零售转型仍道阻且长。
据2022年年报,吉林银行零售条线下的业务包括个人金融业务(储蓄存款、手机银行等)、零售信贷业务(个人贷款)、财富管理业务、信用卡业务。
2022年,吉林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为957.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但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反而从上年末的26.42%下降到25.97%,个人贷款中的信用卡贷款更是只占0.04%。
在个人贷款结构中,除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上年增加34.24亿元之外,个人经营贷款减少了6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加了104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增加了7514万元。2022年底信用卡贷款余额为16526万元,结合发卡量100万张,可推算出平均每张信用卡贷款金额仅为165.26元,从这些变化上看,吉林银行的个人业务竞争力相对有限。
面对吉林银行的内控隐忧,以及至今仍未摆脱的业绩泥潭,新行长秦季章能否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银行业绩水平,成功推动零售变革,实现“吉林版招行”的宏伟目标,推动上市进度,还亟待观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