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位于浙江之北,太湖南翼,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造就其“鱼米之乡”的美誉。在嘉兴,食品产业发展蓬勃,特色鲜明。近年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立足区域实际,牢守食品安全底线,服务食品产业发展,守护市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日前,浙江省食药安委确定了“浙里食安”第一批试点示范市县名单,嘉兴多地入选。
(资料图片)
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粽子、南湖菱、平湖糟蛋、桐香猪……嘉兴食品品牌远近闻名。
在嘉兴,特色食品产业是当地的“金名片”。当地食品产业涵盖了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酒类饮料、休闲食品、传统特色美食等全产业链,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663家,年销售额超150亿元。“嘉兴食品产业的特点是绿色健康,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健康、食得安全是我们的宗旨。”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嘉兴贯彻落实“浙里食安”要求,构建充满活力、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支持传统食品产业做大做强。该市以五芳斋粽子为代表的本土优势传统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度粽子行业年产值超60亿元。以华腾牧业、青莲食品、沈荡酿造等为代表的传统养殖业、酿造业实现华丽转身,华腾牧场采用数字化5G养殖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无重金属、无抗生素、无激素的生态放心肉。海盐沈荡酿造以“足酿足陈”纯手工酱油,让消费者体验到传统酱油的特色魅力。
嘉兴市农业企业青莲食品的智慧养殖系统
同时,该市积极引育高端食品产业。以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平湖生物食品产业园、秀洲高端健康食品产业园为平台,以清华长三角健康食品研究院、江南大学陈坚院士领衔的未来食品研究院等为技术支撑,引育了美国玛氏食品、雅培营养品、荷美尔食品、喜力啤酒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嘉兴。
此外,该市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不断扩大“嘉田四季”“嘉兴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高效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全市共有“南湖元宝菱”“桐乡杭白菊”等地理标志商标23件,年产值超30亿元,惠及农户4000余家。
食安责任全面落实
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保驾护航。在“浙里食安”试点示范市县名单中,嘉兴市入选了“浙里食安”党政同责责任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这也是对嘉兴近年来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的肯定。
据悉,为强化党政同责,嘉兴市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及任务清单,并作为年度考核重点内容。高位推动食品“包保”工作机制落地落实,在全省率先实现包保干部责任清单建立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三个100%。建立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食安委“双主任”制度。全市四星级以上镇(街道)食安办创建率达62.5%,位居全省首位。
该市深化部门协同。食安办牵头抓总,农业、公安、教育、卫健、海关等部门定期风险研判、信息互通,形成齐抓共管的全程监管模式。
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推进社会共治。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同行”主题活动,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现场免费快检服务。食品安全第三方协管(专管)模式实现了镇域全覆盖,成立100支总规模达到1120人的社会监督员队伍。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快检活动现场
食安监管全程“阳光”
食品安全链路径长、环节多。近年来,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坚持贯彻落实“四个最严”指示精神,构建具有嘉兴辨识度的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径,全链条做好监管,护航食品安全。
在该局的推动落实下,嘉兴市食品生产企业做到了“阳光化”。全市663家在产食品生产企业实现“阳光工厂”全覆盖,全面实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生产企业自查风险报告率达到100%。比如今年的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农村阳光作坊建设,嘉兴建设进度位居浙江前列。
在食品流通环节,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让“可溯源”落地见效。“浙食链”上线企业3.18万家,全面建立了食品追溯体系。推进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试点建设,实现了14个重点食品类别实现100%实体转码,推进了省市民生农贸市场建设,开展了生鲜门店专项治理。
嘉兴市经开区长新农贸市场的智慧大屏
在餐饮环节,该局聚焦“保安全”。持续加大对“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市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全域推广集体用餐配送和网络餐饮“一件事”改革,在“订”“做”“送”三大环节上,做到全时段、全流程、全留痕的数字化监管;全面加强农村家宴监管,出台了农村家宴中心服务管理规范和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等地方标准,确保农村家宴安全。(江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