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日记|一声声中文问候和感谢,拉近塞舌尔病患与中国医生的距离

张久超为患者做治疗

张久超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资料图】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晴

我是第19批援塞舌尔中国医疗队的骨科医生张久超,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今天是我在塞舌尔参与医疗援外的第84天。

塞舌尔只有一家综合性大医院,当地的医护人员也供不应求。因此在这家医院里,医生和护士大多来自世界各地。在我们骨科,科主任是摩洛哥人,一名印度医生,两名塞舌尔医生,以及一名中国医生,也就是我。

我们这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不仅要完成医院的工作,还要为近20个社区及附近岛屿进行巡诊,工作量非常大。记忆中最多的一次,我和另一名医生两人一天完成了五台手术。而这样的手术日每周有三天。剩下的时间便是值班、看诊,4名值班医生,常常都是在“连轴转”。

要说最难忘的手术,要数6月7日晚上的那一台。晚上22点多,医院来了一位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经过检查,他左侧桡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前臂背侧3根肌腱断裂。从急诊接诊到完善检查、写完病历、进手术室,只用了2小时。手术室当晚值班的是一名立陶宛的麻醉医师、一名加纳的护士,还有我。三名医护人员,来自三个大洲的三个国家,在同一间手术室里,说着各自明白而其他人不一定明白的英语,共同为受伤者进行医疗服务。这样的经历,确实难得。这例骨折的处理,需要清创、复位,需要上钢板、打钉子,需要X线进行术中透视,需要缝合三根肌腱,需要修整和缝合皮肤……于是,我硬着头皮连比划带猜地和护士沟通着,请她一点点协助我完成手术。好在,我们配合得不错,手术也比较顺利。当第二天患者及家属用塞舌尔风味的“谢谢”夸赞我的医术时,才意识到,完成这台手术实属不易。

“你好”“谢谢”……在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医院的急诊室,非常多的塞舌尔人喜欢用中文跟我打招呼。短短的一声问候、一声感谢,以及这些话语中展现的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早已深深印在了塞舌尔人的记忆里。这是中非友谊几十年积淀的成果。

医疗队成员

张久超为患者看诊

一天凌晨,一位当地的小朋友摔伤了胳膊,急诊医生怀疑她肩关节骨折便拍了肩关节的片子到骨科会诊。我一查,原来是肘关节桡骨小头半脱位,就是我们俗称的肘关节“吊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给小朋友复了位,肘关节和肩关节也都不疼了。她的妈妈很感谢我,还教她用中文对我说“谢谢”。我非常感动,连忙用简单的中文词汇回应着。一时间,中国医生与当地病患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拉近了。

在塞舌尔,为当地人民和驻塞同胞提供最好的医疗保障和服务,是中国医疗队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参加了中国驻塞舌尔大使馆主办的“中非携手暖童心”义诊活动。中国医疗队在队长卓晓青的带领下,先后赴总统村福利院和塞舌尔孤儿院,为一百多名儿童及工作人员开展包括心电图、腹部超声、心脏超声等项目在内的义诊活动。医疗队还向福利院及孤儿院赠送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节礼物。

离开祖国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虽然繁忙的工作已经让我瘦了20斤,但我乐在其中。很多朋友说,骨科医生是“拿锤子、放板子、打钉子”的工匠,我非常愿意把我们国家的“大国工匠”精神进行到底,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锻造新时代中非友谊的骨科匠人。(作者:第19批援塞舌尔中国医疗队 张久超)

关键词:

推荐阅读

金点策略晨报

2023-08-04

沪ICP备2023005074号-21

联系我们:5 85 59 73 @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印度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